<strike id="ake68"><menuitem id="ake68"><dl id="ake68"></dl></menuitem></strike>
<progress id="ake68"></progress>
<cite id="ake68"><listing id="ake68"><thead id="ake68"></thead></listing></cite>
<thead id="ake68"><del id="ake68"></del></thead>
<listing id="ake68"><thead id="ake68"></thead></listing>
  • 首頁 > 互聯網 > 科技巨頭被反壟斷,阿里、美團相繼被查,下一個會是騰訊嗎?

    科技巨頭被反壟斷,阿里、美團相繼被查,下一個會是騰訊嗎?

    2020年,全球反壟斷一浪接一浪,科技巨頭相繼成為各國的重點監管對象。

    在美國,Facebook因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12月10日被聯邦貿易委員會提起反壟斷訴訟。12月16日,谷歌被美國多州聯合指控其與Facebook以違法方式合作,違反了反壟斷法。

    在歐盟,繼2018年推出《通用數字保護條例》(簡稱GDPR),12月15日再宣布一項新制定的《數字服務法案》草案,以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

    在中國,阿里巴巴因“二選一”涉嫌壟斷行為,12月24日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美團因旗下APP取消支付寶渠道,12月29日遭遇反壟斷訴訟,被控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阿里的二選一,是指天貓商家不得參加京東商城618、雙11等促銷活動,甚至不能在京東開設店鋪,只能在天貓和京東之間二選一。

    何止是電商平臺要你二選一,還記得10年前的“3Q大戰”嗎?

    2010年10月29日,是馬化騰的39歲生日。

    按照潮汕“過九不過十”的習俗,原本該好好慶祝一番,當晚馬化騰卻叫回公司高管在騰訊大廈37層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該如何應對360所推出的“扣扣保鏢”。

    這款宣稱能“全面保護QQ用戶安全”的工具,為何會引起騰訊高管們的集體緊張?

    因為騰訊技術團隊發現“扣扣保鏢”并不簡單,存在四個“后門”:當用戶在提示下選擇修復后,就會立即被重裝系統。

    其中,QQ安全中心被360安全衛士替代,QQ用戶的好友關系鏈被360備份,即所有的用戶關系都將被導入到360的操作平臺上。

    眾所周知,用戶社交關系是騰訊發家致富的根基。

    所以馬化騰聽完匯報后,臉色慘白呆坐桌前,喃喃自語:

    “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會做這種事?!?/p>

    馬化騰口中的他,正是360創始人周鴻祎,一位不輕易服輸的湖北漢子。

    推出“扣扣保鏢”之前,周鴻祎就曾對騰訊發起過一輪“攻擊”。

    9月27日,360發布一款劍指QQ的“360隱私保護器”,并在官網開設《用戶隱私大過天》的討論專題網頁,意在揭露譴責QQ的“窺私行為”:

    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偷窺用戶個人隱私文件和數據。

    對于360的輿論攻擊,馬化騰并沒有選擇在網上和周鴻祎打“口水戰”,而是由騰訊多個部門出面進行反擊:

    彈窗回應,技術部門用QQ彈窗發表嚴正聲明;法律起訴,法務部門向法院起訴360不正當競爭;同盟呼應,協作部門聯合國內多家企業一起指責360。

    然而適得其反,這些行動反而向公眾展示了騰訊是如何“以大欺小”的。

    再加上騰訊始終沒有向用戶解釋清楚“窺私行為”,這相當于給了360乘勝追擊的機會。

    360兵臨城下,在10月30日、31日,盡管騰訊同時向深圳市公安局報案和向工信部投訴,但官方一時還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而就在10月29日到11月1日的短短幾天,騰訊后臺數據顯示,“扣扣保鏢”已經截留了2000萬QQ用戶。

    生死攸關,騰訊不容再猶豫。

    11月3日上午,馬化騰做出決定,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

    當晚6點19分,騰訊以彈窗發布公告《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并推出一個“不兼容頁面”,讓所有用戶面對“卸載QQ”和“卸載360”兩個選擇鍵,必須進行“二選一”。

    一個小時后,360同樣以彈窗反擊,稱騰訊“堅持強行掃描用戶硬盤,綁架和劫持用戶,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同時,周鴻祎發微博稱:“對于騰訊這樣喪心病狂的行為,360有預案,我們推出了Web QQ客戶端?!?/p>

    騰訊隨即做出技術應對,Web.QQ.com停止服務,用戶訪問直接跳轉到公告頁面。同時,QQ空間宣布不支持360瀏覽器訪問。

    到晚上9點10分,360不得不宣傳下線“扣扣保鏢”,并向廣大網民緊急求助,“懇請”用戶能夠堅持“三天不使用QQ”。

    此后半個多月,雙方陷入到你來我往的交鋒當中,甚至連馬化騰都親自下場,在11月6日上午主動邀請深圳4家媒體做專訪。

    直到11月20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批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3Q大戰”才算告一段落。

    騰訊贏了官司,輸了輿論。

    在大戰結束后的3年多里,騰訊先后就惡意商業詆毀、“扣扣保鏢”相關侵權行為起訴奇虎360公司,雙方多次對簿公堂。

    盡管最后都是騰訊勝訴,360被判公開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兩次分別是40萬、500萬),最大贏家卻是360公司。

    2011年3月30日,周鴻祎帶著奇虎360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2.256億美元,當日市盈率高達360倍,讓360一躍成為市值第三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

    后來,馬化騰對吳曉波說:“如果再咬牙堅持一周,360就徹底出局了?!?/p>

    而360發起的輿論攻擊,曾讓馬化騰一度非常郁悶,甚至潛移默化改變了他的性格,變得更開放,不再抗拒露臉和外部溝通。

    如此看來,3Q大戰對騰訊來說,也未必全無益處,至少促使其以后更加重視公共屬性和社會責任。

    嘴上喊著反壟斷,心里誰不想做壟斷者?

    在一開始,周鴻祎就以“草根創業者對壟斷者的反叛”,來定義這場互聯網用戶爭奪戰的性質,他在微博這樣寫道:

    “3Q之爭,本質上不是360和騰訊的斗爭,而是互聯網創新力量和壟斷力量的斗爭,360在壟斷力量擠壓下找到一條生路,也是為其他互聯網創業公司找生路。那就是,跟壟斷力量斗爭,絕對不能傷害用戶利益,反而應該以增加用戶利益為目標?!?/p>

    盡管打著“增加用戶利益”的旗號,周鴻祎所做一切的真實目的,都是為了維護360領先的市場地位。

    到2010年初,360憑借免費策略已積累上億用戶。

    周鴻祎原本計劃要對百度下手,針對其軟肋(無底線的競價排名),開發一個基于口碑的搜索排名工具。結果卻遇到騰訊大舉殺入安全軟件市場,360不得不調轉矛頭。

    2010年春節期間,騰訊旗下殺毒軟件QQ醫生借助QQ平臺進行強勢推廣,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

    5月31日,騰訊將QQ醫生升級到4.0版并改名為“QQ電腦管家”,其功能體驗基本和360安全衛士一樣。

    騰訊入場,對360來說將是滅頂之災,因為綽號“全民公敵”的馬化騰,一直以后發策略帶領騰訊“攻城略地”,幾乎戰無不勝

    緊盯市場動態,以最快的方式復制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戶優勢進行后發超越。

    所以早在9月上旬,周鴻祎就曾給馬化騰發短信,提出一個合作方案(由騰訊投資,360開發出一個能攔截百度醫療廣告的東西),并愿意幫助騰訊投資迅雷等其他互聯網公司。

    只不過馬化騰拒絕了周鴻祎的建議,理由是“這些公司沒有價值”,這才有了后來的3Q大戰。

    普通人該怎么看反壟斷?

    “壟斷”是經濟學術語,指一個行業內有且只有一家公司(或賣方)交易產品或者服務。

    “反壟斷”則是指當一個公司的營銷呈現壟斷或有壟斷趨勢時,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所采取的一種干預手段。

    壟斷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造福全社會,比如國家集中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反之則會損害消費者利益,比如科技巨頭利用壟斷地位打壓競爭對手、對用戶大數據殺熟等等。

    不管下一個會不會是騰訊,都希望2020年全球所掀起的反壟斷浪潮,結局不是摧毀互聯網科技創新,而是帶來更公平更利于發展的競爭環境。

    (完)

    參考資料:《騰訊傳1998-2016: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吳曉波,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yamitech.com/hlw/394795.html

    国产色色色高清无码视频,久精品免费视频16,嗯啊A片免费观看,久久免费欧美A片
    <strike id="ake68"><menuitem id="ake68"><dl id="ake68"></dl></menuitem></strike>
    <progress id="ake68"></progress>
    <cite id="ake68"><listing id="ake68"><thead id="ake68"></thead></listing></cite>
    <thead id="ake68"><del id="ake68"></del></thead>
    <listing id="ake68"><thead id="ake68"></thead></listing>